Nano-vLLM:一个轻量级的高性能大语言模型推理引擎

你是否曾经被大语言模型推理框架的复杂性和庞大体积所困扰?Nano-vLLM 的出现,旨在彻底解决这个问题。它是一个从头构建的轻量级 vLLM 实现,可以帮助开发者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,拥有更简洁、更易理解的代码库。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这个潜力新星。

截至收录:
Nano-vLLM stars数:8180
Nano-vLLM forks数:1005

Nano-vLLM项目目录截图

Nano-vLLM核心亮点

🚀 极致性能:采用前缀缓存、张量并行、Torch编译、CUDA图等优化技术,推理速度与vLLM相当甚至更快。
📖 代码可读性:仅用约1200行Python代码实现,代码结构清晰,便于学习和定制。
⚡ 全面优化套件:集成了多种性能优化技术,包括前缀缓存、张量并行、Torch编译、CUDA图等。
🔧 易于部署:提供简单的安装方式和熟悉的API接口,快速集成到现有项目中。

Nano-vLLM快速开始

只需几步,你就能在本地运行起 Nano-vLLM

  1. 安装
    pip install git+https://github.com/GeeeekExplorer/nano-vllm.git
  2. 下载模型
    huggingface-cli download --resume-download Qwen/Qwen3-0.6B \
    --local-dir ~/huggingface/Qwen3-0.6B/ \
    --local-dir-use-symlinks False
  3. 运行第一个推理
    from nanovllm import LLM, SamplingParamsllm = LLM("/YOUR/MODEL/PATH", enforce_eager=True, tensor_parallel_size=1)
    sampling_params = SamplingParams(temperature=0.6, max_tokens=256)
    prompts = ["Hello, Nano-vLLM."]
    outputs = llm.generate(prompts, sampling_params)
    print(outputs[0]["text"])
    

Nano-vLLM应用场景

场景一:离线推理部署:开发者可以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部署大语言模型,实现高效的离线推理服务。
场景二:研究与学习:研究人员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简洁的代码实现,深入理解大语言模型推理的底层原理。
场景三:边缘计算:在边缘设备上运行大语言模型,为移动应用和IoT设备提供智能语言处理能力。
场景四:快速原型开发:开发者可以快速搭建和测试大语言模型应用,加速产品迭代周期。

性能表现:在RTX 4070笔记本电脑(8GB显存)上测试Qwen3-0.6B模型,Nano-vLLM在处理256个序列时,吞吐量达到1434.13 tokens/s,略优于原版vLLM的1361.84 tokens/s。

Nano-vLLM链接

GeeeekExplorer / nano-vllm项目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GeeeekExplorer/nano-vllm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tgoos.com/22217

声明:本站资源均整理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请勿直接商用,若需商用请购买正版授权。因违规使用产生的版权及法律责任由使用者自负。部分资源可能包含水印或引流信息,请自行甄别。若链接失效可联系站长尝试补链。若侵犯您的权益,请邮件(将 # 替换为 @)至 feedback#tgoos.com,我们将及时处理删除。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,感谢支持原创。